Awakening

06 May 2017

醒來

從奇怪狀態醒來。醒來醒來,是 The Matrix 裡面的術語。醒來是回到現實,但是這是什麼樣的現實?長久以來我們被 Google 豢養,快速地進入臉書的世界裡;Amazon 的推薦演算法創造了超級吸人的知識世界,國外普遍地已經「聲聲呼喚」控制物件了。Apple Pay 現在已經幫了七十萬人 Pay。

百度釋出無人車的人工智能環境,阿里巴巴什麼都賣,還開了金融賣信用,決定了幾十萬人的現實小抉擇。騰訊的微信。

所謂的現實是什麼?網路世界早已不是 2000 年的天真面貌。至少 Johnathan Zittrain 寫了一本 The Future of Internet (and How to Stop It),更遑論其他諸多批判名嘴們。

缺乏批判的社會,就像沒有反對黨、沒有異議聲響的場景一樣。沒有並不代表眼前這一切打中目標、走對方向。也許網路世界需要自己的 David Harvey。

受困者的詩篇

#溺斃者與被拯救者
#不是不可為而為之的書寫掉進文字陷阱了
#是不可能的書寫

「…在這邊,在外面的套子裡,我想要叩問的是:身為一個書寫者,我這種變態的、寫作的,藝術的欲望是什麼?這個稱之為藝術的欲望到底是什麼?我常常對讀者說,當你在閱讀的時候,感受到痛苦,那都是真實的,但我現在更要說,當你在閱讀的時候,感受到了美,那也都是真實的,我更要說,當你感受到那些所謂真實的痛苦,它全部都是由文字和修辭建構而來的。這是我要叩問的問題。」

雖然原作對事物的反思深刻無比,但是仍無法改變被動的事實。的確很多時候,尤其是面對自然(人文的對立面)、災難、大規模的屠殺與毀滅,暴力與仇恨,人類的確被動而渺小無比,但是在被動的困境中創造出主動,甚至選擇消逝在夜空與河海、運河陰暗處都是有可能的。

進場維修

在柯大文中醫師這邊再看一次「資深實習生」這齣典型好萊塢影片。差別是故事的主角轉向新創公司老闆與「資深的銀髮族實習生」之間,在各種情境與文化衝突之間的互動關係。

其實醫師與電影都是修補與療癒的重要中介機構。他們都說故事,在故事中創造危機,然後強迫觀眾與病患做他們不想要做的事情;順利的話,這些事情將帶來某種改變;危機解除。

類比於韓劇鬼怪裡,應該是「地獄使者」這個戴罪立功、持續數百年提供公共服務的角色吧;如果在通靈少女之類的劇情中,大概就是宮廟負責人、乩童與桌頭這類的「服侍人員」吧。

如果我們不能夠創造自己生命中的危機,那麼當危機找到我們的時候,應該要滿心喜悅地打聲招呼:「嗨,我等你好久了呢!」

人們因為自己努力獲得的訊息,感受到確信,無論是確信自己獲得肯定、被背叛,或者確信自己不值得肯定與被愛。是的,大部份時候,我們攫取訊息來確證自己原本已經認定的「事實」。

大多數時候我們所給予的 input,很難被正確地用在所設想的地方。無論自己怎麼努力,大多數時候都是徒勞無功。你無法降低人們對你的敵意,也無法創造人們並不相信的現實。

為何心理創傷會那麼深刻呢?因為那大部分是自己深信不移的錯誤事實。因為錯誤,同時自己仍然這樣深信,創造了一種深刻的分裂鴻溝,讓人們必須要過度投資心理能量來創造故事(敘說)。

很難在裂開關係的當下,讓人們看見這個問題重點:那個痛楚其實是自己造成的,而不是他人。無論是詐騙或情感詐欺、無論那創傷多們深刻,他人只是搭乘著順風車,在已經存在的傷口上補上一刀。他們不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