浴缸思維

11 Jun 2017

文化資源的再配置

文字,影像,影音,聲音的再利用:所謂的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,其實指的是在雲端做必要的計算(calculation)。在端到端的情境下,人們不再在意黑盒子中的運算過程,而是期待最終計算的結果如何能夠進到一個模擬人生的狀態:在介面中提供訊息。

彩雲小譯是一個很好的範例:透過後端的新一代算法,找出前端「介面情境」中跨語言溝通的可接受解。

彩雲天氣,則是早已流通多年的短時間天氣預報,但是卻缺乏夠好的 location-based 介面來「馭繁為簡」。介面上的人工智慧計算、大數據運算,再加上行動的供給,在總量上達到一定程度以上的規模。通過了這幾個原則,就可以躍進這個門檻與市集。

文化資料如何可以「餵」給這樣的人工智能時代的爆發需求?首先在組織資料的過程變得更為 structurally native。原本的資料庫如何設定互通規則?第一步是開放 API 互通來讓資料取得更為方便。其次,設定一個 brokerage network 來協助資料交流。再者,推動 Linked Open Data 作為終極互聯的方案。

第一階段,維持各自的獨立性,透過 API 來開放互聯;第二階段,處理轉檔與互相需求資料;第三階段,打好自動轉的基礎建設。

但是還是有內容的部分。